昆明乐居网 资讯中心 本地新闻

正文

昆明:向着高品质城市进发
来源:昆明发布2022-05-20 23:34:51
摘要
打造更整洁的市容环境、更优良的公共秩序、更文明的城市形象

  建设高品质城市,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直接体现,也是城市建设的价值所在。市委、市政府日前召开昆明城市品质提升工作推进会,强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以开展城市品质提升七大行动为抓手,全面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让昆明更具特色、更富魅力、更有温度。全市上下要深刻认识提升昆明城市品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有力措施,努力打造更整洁的市容环境、更优良的公共秩序、更文明的城市形象。

  彰显春城“春”的特质

  昆明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因地处低纬高原而形成了“四季如春”的气候特点,成为享誉海内外的“春城”。与此同时,昆明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有着独树一帜的民族风情、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积淀,更在当今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过程中,彰显出其区位优势与发展潜力。在此,昆明要在经济、文化、社会等各类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打造出自我最核心、最富特色和最具竞争力的元素,实现不可复制、不可比拟的比较优势,将春城“春”的特质塑造为城市的中枢、城市的主题、城市的灵魂,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春”的特质在人居环境方面,应着力建构绿色、低碳的城市发展体系。城市是城市居民工作生活的舞台,城市的基础设施状况、住房交通状况、生态绿化状况等,都与居民生活的幸福指数紧密相关,而城市居民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又与城市当前的规划和未来的发展紧密相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对一座城市而言亦是如此,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早已是过去式,绿色、低碳的发展规划才能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为后代人、为城市的将来构建起强大的可持续发展动力。昆明之“春”,就要着重于体现绿色发展理念,体现人与自然和谐,让春城永葆青春、永葆活力。

  “春”的特质在政策服务方面,应着力形成高效、节能的城市治理体系。不论城市治理如何转型,实际上都是致力于追求更为高效、更为节能的现代化治理道路,令城市更加有序、更加干净、更加安全、更具品质。在实现品质春城、绿美春城、乐游春城、开放春城、宜居春城的建设过程中,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是“五个春城”成败与否的核心点、关键点;缺乏高效的城市治理体系,则顽疾难除、积困不前、生气欠缺,缺乏节能的城市治理体系,则能源浪费、排放超标、奢侈浪费。此两者都令文明健康的生活风尚难以形成,难以做到“取之有度,用之有节”,使城市治理的各项工作要求与指标也难以落实。昆明之“春”,必须从真心服务、精心管理、用心治理入手,使春城不仅美在城市外观,也美在城市内涵。

  “春”的特质在思想观念方面,应着力营造环保、开放的城市品质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倡导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绿色价值观念,让天蓝地绿水清深入人心,形成深刻的人文情怀”。城市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整洁的市容环境、优良的公共秩序,更需要持久而强大的内驱力来维系,这就应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上来一次大变革,让生态环保思想成为城市居民的主流理念,达成从内心的认同到行动的配合。同时,昆明之“春”,还应是开放的、面向世界的、面向全人类的。人类是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昆明在迎接COP15第二阶段会议之际,更应以身为范,倡导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倡导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理念牢牢为每一个城市居民所领会与掌握,真正让城市不仅是“四季如春”,更让每一个城市的居民能为这春色满园的城市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作者为云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昆明日报特约评论员朱静雅)

  厚植气候生态优势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的春城昆明,应厚植气候生态优势,找准战略定位,把区位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不断提高昆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把昆明打造成为高品质生态宜人美丽家园,带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力开创昆明生态化国际化现代化发展新局面。

  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念,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城市。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以开展“当好排头兵”大讨论大竞赛活动、推动作风革命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昆明城市品质提升七大行动等为契机,秉持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理念,充分倾听市民的心声和意愿,充分汇聚起人民群众共治共管、共建共享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发挥昆明独特的气候资源优势和高原湖滨生态优势,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持续塑造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城市,建设起让昆明市民更具幸福感的城市。

  坚持生态优先的绿色发展导向,让昆明既跑出“速度”,又有春城“温度”。深入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最大限度地释放生态价值,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聚焦发展重点,发挥气候生态资源优势,助力云南打造“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和“健康生活目的地”新优势,持之以恒推动“三张牌”走深、走精、走长,把“三张牌”新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在全力推动昆明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既跑出昆明“速度”,又充分体现春城独有的“温度”。

  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定力,让昆明既有“颜值”,又有“内涵”。深刻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深入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和碳达峰碳中和要求,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源头防控机制,筑牢生态环保底线。坚决扛起政治责任,以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为抓手,扎实推进以滇池保护治理为重点的生态环境保护,着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调整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深入开展节能降耗,推动创建绿色园区、绿色企业和绿色产品。努力把昆明打造成为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绿色发展示范区,让昆明既有“颜值”,又有丰富“内涵”。

  充分发挥气候生态资源优势,不断提升昆明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充分挖掘“春城昆明”这个城市发展中最核心、最富特色和最具竞争力元素的潜力,充分发挥其他城市不可复制、无可比拟的气候生态资源优势,持续擦亮昆明独有的金字招牌。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绿化美化中,以鲜花为媒,用活“春”的意蕴,突显“春”的气息,彰显“春”的特质,将美景与文旅、文创、文化等结合,打造集休闲、体育、文化为一体的多元化目的地,让“滇池美”“昆明蓝”“春城绿”成为昆明最靓丽的名片,让昆明的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交相辉映、历史底蕴与现代气息交汇融合,不断提升昆明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

  (作者为昆明日报特约评论员雅阅)

  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作为一座世所瞩目、享有“春城”之美誉的旅游城市,致力于城市品质提升,昆明当然需要从大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着手,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推动全市旅游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全面提升旅游城市形象,助力高质量发展。

  应当看到,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是时势所趋。一方面,当下人民群众的旅游需求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特征,已不再是以往那种走马观花式的“拍照打卡”“到此一游”,而正在向“沉浸式旅游体验”发展,人们更加喜欢深度体验旅游地的衣食住行。另一方面,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文化成为旅游的灵魂,让旅游成为文化的载体,这与新发展理念高度契合,也能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供新动力、拓展新空间。

  昆明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旅游业起步早、基础好,只不过近年来市场竞争优势弱化,对游客吸引力下降,逐渐由旅游目的地变成过境地、中转站,旅游发展态势不尽如人意。正是如此,在《昆明城市品质提升七大行动方案》中明确提到“开展国际旅游城市形象提升行动”,城市品质提升工作推进会强调,要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着力打造风光绮丽、魅力无限的乐游春城。

  要树立文旅融合发展理念。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就是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宜融则融、能融尽融,推动理念引领、资源整合、业态融入、环境优化。简单地说,就是要把昆明的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结合、融合、整合起来,让旅游项目和旅游产业更有内涵,让历史文化与时代潮流相融合,焕发出新的风采、新的活力,进而让春城的内在美和外在美完美结合、相得益彰,并为人们所感知、所喜爱。

  要丰富优质旅游产品供给。事实上,作为古老的春城,昆明并不缺乏文化旅游资源。据《昆明市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报告》显示,昆明拥有文化和旅游资源2600处,包括“中国春城”的康养气候、郑和故里和西南联大文化品牌、少数民族文化特色、滇越铁路文化遗产以及现代工业文化遗产等特色鲜明的文旅资源。其中,世博园、民族村、石林、翠湖文化圈、云南省博物馆、云南大剧院等大型文化旅游资源和设施,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关键是要充分挖掘出来,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讲好“新故事”,激活生命力。

  要坚持创新驱动,突出创意表达。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文旅产业发展也是如此,借助互联网等先进科技的力量,加快推进理念创新、业态创新、服务创新、模式创新、管理方式创新,是时之必然。近年来,总会有“网红”打卡地流行于线上,引来万千拥趸。对于一个城市来说,“网红”打卡地越多,恰是踩准时代脉搏、充满生机与活力、为人们所热爱的一个表现。最近上了网络热搜的昆明蓝花楹,赢得万千网友点赞,正是昆明一直以来以花为媒,将美景与文旅、文创、文化等结合的典型例证,而这样的创新可以更多一些。

  四季看花花不老,一江春月是昆明。眼下的昆明,正在积极构建以环滇池大生态文旅主题IP、翠湖文旅主题IP、大观楼历史文化IP等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体系,全新的文旅融合发展画卷正在徐徐展开,“诗与远方”正在变成生活日常。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昆明一定会成为世界知名旅游城市和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 

  (作者为硕士,昆明日报特约评论员刘淼)

  提升规划建设水平

  高品质的城市,源于高水平的城市规划建设,提升昆明城市品质,必须首先提升规划建设水平。近期召开的昆明城市品质提升工作推进会强调指出,要想更好发掘、发挥“春城”天赋,进而更好彰显昆明“春”的特质,把昆明打造成为山水交融、独具特色的品质春城,就必须全面提升昆明规划建设水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大幅度改善城市居住环境,大幅度提升城市形象品质,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让昆明更具特色、更富魅力、更有温度,让昆明居民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全面提升规划建设水平,必须立足昆明发展定位,着力打造高品质的开放昆明。定位决定目标、决定方向,同时也决定水平;城市定位决定规划建设目标、决定规划建设方向,同时也决定规划建设水平。昆明的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全面提升昆明的规划建设水平,首先必须明确昆明的战略定位,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昆明发展的新目标新定位,找准昆明在国家开放和区域发展战略中的定位,紧紧围绕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核心区、西南最靓丽的明珠等战略定位,着眼于国家开发开放大局,着眼于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着眼于积极参与、引领和深化与周边国家的交流合作,着眼于实现昆明大开放、大发展、大跨越,以世界眼光、战略思维,放活规划建设思想、放大规划建设胆量、放宽规划建设思路、放开规划建设手脚,以思想大解放推动规划建设思路大调整,着力打造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开放昆明。

  全面提升规划建设水平,必须坚持生态环境优先,着力打造高品质的生态昆明。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市场竞争力、投资吸引力,也是潜力巨大的生产力;是宝贵的生态财富,也是宝贵的经济财富和社会财富。全面提升昆明规划建设水平,坚持生态环境优先,就必须全面提升对“生态优先,环境立市”的深刻认识,坚持“生态环境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先于一切”,“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昆明的一切”;就必须全面提升对城市生态环境与城市品质、品位内在统一性的深刻认识,坚持环境质量决定城市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昆明城市品质、改善生态环境就是提升昆明城市品质原则;就必须全面提升对自然生态规律与城市建设发展规律内在统一性的深刻认识,尊重自然生态规律,以自然生态规律统筹协调城市建设发展规律,以自然生态效益统筹协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必须全面提升对城市自然生态之美与人文社会之美内在统一性的深刻认识,以自然生态之美为美,把好山水好风光融入城市,着力打造天蓝地绿、山水交融、城美人和的生态昆明。

  全面提升规划建设水平,必须突出昆明文化特色,着力打造高品质的人文昆明。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全面提升规划建设水平,突出昆明多元文化特色,就必须坚持以文立市,用文化凝聚思想共识、引领社会风尚,为推动昆明高质量发展、提升昆明城市品质汇聚强大而持久的正能量;就必须立足多元民族文化特色,“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注重对城市形态、城市轮廓、建筑景观与色彩、标志系统等要素的建设引导,塑造城市民族特色风貌,让市容市貌体现多彩多姿的民族文化,让多彩多姿的民族文化融入市容市貌,让城市成为各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就必须复活历史街区、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古镇古村,传承民俗节庆、民族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延续历史文脉,丰富城市内涵,彰显文化名城魅力,打造更多具有时代特征、昆明特点、民族特色的文艺精品、文化品牌;就必须讲好昆明故事,传播好昆明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交融,着力打造处处体现人文关怀、充满人性温暖的人文昆明。

  (作者为博士、副教授,昆明日报特约评论员李彦龙)

  发挥独特区位优势

  昆明坐拥“东连黔桂通沿海、北经川渝进中原,南下越老达泰柬,西接缅甸连印巴”的独特区位优势,是东盟“10+1”自由贸易区经济圈、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圈、“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圈的重要交汇点,正致力于打造立足西南、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5月9日召开的昆明城市品质提升工作推进会,强调要发挥独特区位优势,推动城市经济、功能、形象国际化,着力打造活力时尚、国际现代的开放春城。

  发挥独特区域优势,基础在加强交通互联,打造联结中外的国际性交通枢纽。

  交通互联是经济国际化的重要基础。近年来,中越、中老、中缅国际通道高速公路境内段全面建成通车,中老铁路通车推动泛亚铁路网建设全面加快,昆明机场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通航点数居全国前列,国际油气网、通信网、电力网让昆明与周边国家紧密相连。昆明正如一颗活力迸发的“心脏”,通过国际物流大通道将我国内陆的商品货物不断泵给海外,又把当地丰富的资源材料泵入国内,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地位愈加凸显。

  发挥独特区域优势,关键在产业优化升级,打造辐射中外的国际性产业高地。

  产业创新为经济国际化带来核心动力。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昆明坚持把产业发展放在首位,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推进传统优势产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飞跃,构筑文化旅游、生物医药大健康、电子信息、数字经济、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和贸易集群。近年来,昆明对外贸易额显著增长,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充分发挥省会城市资源聚集效应,积极对接RCEP规则规制,加快跨区商事登记互认、跨境产能、多式联运、一体通关等业务合作创新,产业贸易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加强。

  发挥独特区域优势,内涵在提升软件、硬件,打造带动中外的国际性要素中心。

  2020年,昆明市城市功能核心区常住人口超过534万人,标志着昆明已迈入特大城市行列。然而,在生态环境、空间形态、道路交通、市政建设等“硬件”和营商环境、社会文明、基层治理等“软件”方面,昆明与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目标仍有差距。为此,昆明应充分利用区域性国际综合枢纽带来的平台效应和集散作用,积极运用国际友好城市、自贸区商贸合作、上合组织交流、“沪滇协作”等对外交流渠道,向国际国内一流城市找差距、明短板,学经验、引资源,谋发展、促合作,积极引入海内外先进资金、人才、科技、大数据等资源。

  发挥独特区域优势,外延在提高传播声量,打造享誉全球的国际性交流窗口。

  近年来,永不落幕的“南博会”和“商洽会”、COP15和第七届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大会成功举办,为中国深化与南亚东南亚务实合作、共同打造中国与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提供重要窗口。昆明要擦亮“中国春城、历史文化名城、国际大健康名城”三大城市品牌,通过更加广泛深入的交流合作,让更多国际化发展要素、资源和力量能够“引进来,留得住”,也让更多本地龙头企业、品牌产品和优质服务能够“走出去,做得好”。

  (作者为经济分析师、硕士,昆明日报特约评论员溪瀛)

 改善城市管理服务

  扎实开展“城市品质提升七大行动”,既针对以全新面貌迎接即将举行的COP15第二阶段会议的短期目标,又面向不断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的步伐的长远目标。要实现这“两个目标”,改善城市管理服务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重要支撑。

  城市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城市在政治、经济、社会、公共服务等多个方面。现代城市是多重功能的集合体,针对现代城市的管理也需要有系统性的思维。首先要明确的是,城市是未来人们生存的主要空间。根据联合国的数据预测,到2050年,全球约有68%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在新增城市人口中,有将近九成都居住在亚洲和非洲。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城镇化率不到20%。到“十四五”时期,中国城镇化率已经到达65%。未来中国的城镇化率仍将处于快速增长的区间,城镇化建设将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

  昆明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昆明全市常住人口为846万左右,与2010年数据相比增加了31.53%。昆明市人口增长的趋势与全国以及全球城镇化进程的趋势是一致的。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昆明最先面临的挑战就是不断满足新增城市人口的需要,且为新增人口提供相应的住房、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做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工作。

  其次,城市是人们发展的主要空间,也是抵御健康风险、环境风险、疾病风险的前沿阵地。城市需要提供教育、医疗、就业等基本的公共服务资源和设施,促进人们对生命权、健康权、发展权的平等实现。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改善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市民之间的社会交往与互动。形成与城市硬件相匹配的软件系统,凝聚社会共识,在社会层面上形成共同改善城市管理的内生动力。

  再次,城市也是市民重要的精神家园,是历史与文化传承的主要空间载体。昆明要延续自然之美,也应该打造和发展人文之美、现代之美。塑造一个历史底蕴和现代气息相辉映的城市空间,为市民提供宜居的物质和精神家园,才能与昆明致力于发展成为区域性国际中心的目标相匹配。

  此次昆明提出的“提升城市品质七大行动”已经涵盖了以上三个城市管理的系统性维度。市容环境提升行动、道路交通提升行动、园林绿化提升行动、城市更新提升行动、国际旅游城市形象提升行动、城市治理能力提升行动、市民文明素质提升行动,分别从城市的基础设施、社会公共服务、以及精神文明建设上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实施方案,为昆明的整体城市管理水平提升注入了动力与活力。

  与此同时,昆明也应该明确城市管理需要契机,更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随着城市承担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功能,不同城市发展的理念应运而生。例如健康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生态文明城市强调的是建设资源高效利用、环境友好、社会和谐发展的可持续居住区。智慧性城市强调利用信息技术和创新观念,提升城市资源利用率,优化城市管理和服务,从而改善市民生活质量。这些不同的理念都有着典型的过程性和人文性。无论哪一种理念都强调城市建设与管理是一个不断创新与提升的过程,同时也强调城市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以人为本”为核心。昆明“提升城市品质七大行动”以COP15第二阶段会议为契机,但更要将其内化为一种城市品格,在长期的城市建设中,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根本目标。

  (作者为中国传媒大学在读博士,昆明日报特约评论员杨敏)

(来源:昆明日报)

重要提示:本页面内容,旨在为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而采集提供,并非广告服务性信息。页面所载内容不代表本网站之观点或意见,仅供用户参考和借鉴,最终以开发商实际公式为准。商品房预售须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用户在购房时需慎重查验开发商的证件信息。本页面所提到的房屋面积如无特别标示,均指建筑面积。

楼盘点评

    暂无评论, 您可以发起评论
    kmmfbst kmmfbst 加入城市买房砍价群。实时讨论购房热点话题